2.5
说到了《Love Plus》,不妨多说几句——最近实在有意无意看到太多相关信息。
有日本上班族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去上班,工作时无法交流,只好跑到厕所去一诉衷肠;
有人带着 NDS 去电影院,买两张票,一张自己坐,一张打开 NDS,摆上虚拟女友;
有人干脆跟可爱的“宁宁姐”(图片中居中者)结婚了,还把婚礼请柬发到了 Gizmodo 日本站;
据《Love Plus》制作人、号称“十万人的岳父”内田明理先生称,他正在策划的下一版里,应会加上与现实的互动,比如,与女友一起去泡温泉,或者在某个时间借联网便利,以女友身份告诉一众玩家某某地很好啊,一起去吧……然后你可能会看到人山人海的宅男们牵着 NDS 聚集在真实世界的某处……
……
宅啊!
变态啊!
GalGame啊!
固然可以发出类似的感慨,不过我总觉得,这会不会是新的媒体形态呢?
媒体这东西,说到底不就是承载信息的介质嘛。虽然《Love Plus》引发了一些让大众无法理解的小众现象,但,这并非因为今天有一些人如外星生物一样不可理喻,而是技术恰好提供了他们做出不合伦常之事的能力。
说到底,这和古人读《洛神赋》时仿佛看到“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的美人,或者看陈冠希老师的照片收藏时仿佛身临其境,再或者80年代的年轻人找女朋友或寻求刘晓庆的鹅蛋脸或寻求巩俐的虎牙,没什么本质的差别。
说到底,是技术进步在让信息的颗粒度不停缩小。
坦率说,NDS 真的并非一个太好的新媒体平台啊,它毕竟只有 133 兆赫兹的主频,以及 16 兆的内存。如果虚幻女友存在于一块 9.7 寸的大屏幕上,它可以被随包携带,即使摆在电影院的座位上也显得更有气势……还有,因为《Love Plus》里有大量的亲吻情节,很多人忘了 NDS 是用笔玩的,直接把嘴贴了上去。如果换成使用电容屏呢……
你也许不喜欢关于《Love Plus》的一切,那么,换个假设,如果你打开 iTunes App Store,发现有一个应用是一头虚拟的乔帮主对你讲述科技史,并会根据你的互动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一次,不是接吻, 而是”this is the stupidest thing I ever heard”),你愿意买吗?
你愿意给它定个怎样的售价?
3.
为什么在谈 iPad 时说很多这种东西?
因为主观臆测,这一产品形态太合适这些产品了,至少,是科技史上最合适这些产品的一个平台。
就像在 PC 上看漫画永远是个很不舒服的体验一样,无论是虚拟的乔布斯还是笑靥如花的姐崎宁宁都不太可能出现在传统的互联网体验中,而在手机或掌机上,机能的局限至少是屏幕的局限又让其表现力颇受局限。
在 iPad 发布会那晚,当乔布斯及苹果的高管们陆续坐到沙发上演示这部备受关注的新产品,我便觉得乔布斯所试图销售的并非新科技,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说起来,看着乔布斯坐在沙发上摆弄 iPad,让我想起多年前人们对于英国绅士的描述:坐在壁炉旁,抽着烟斗,膝上放一部厚重的著作——在这样一幅场景中,书和烟斗、壁炉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生活体验的必备元素存在的。iPad 能成为 21 世纪的那本书吗?
在去年四月,当我试用 Sony Vaio P 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自己其实有这么一种生活需求:
下班后或周末等非公务时间,你可能仍想挂在即时通讯软件上、播放音乐、有一搭无一搭看一看新闻或社交网站。想想一下,一台无线联网的电脑放在那里,你可以去收拾房间,可以去看书,可以去看电视,只在你需要的时候拿它起来看看。虽然这些功能传统的电脑与智能手机均可实现,但这两种产品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契约”:你需要相对投入的端坐在 PC 前,而且不能太频繁走开;而手机受限于屏幕、输入能力及电池,仍不可能实现这种需求。这种对主流电脑需求的补充虽然看上去有些奢侈,但想想很多家庭可以接受买两辆甚至更多的车,一部工作用电脑之外的补充并非是不可承受的。
当然,你可以辩证的说,上网本基本可以达到上述需求,但之所以说 iPad 是“做对了的上网本”,其实很可能差异只在一处:即使你在床上或沙发上抱着轻薄适度的上网本,那种屏幕和键盘分离、总要保持一个角度的形态总像在提醒你,你正在用着一部电脑。
如果——一个非常大的如果—— iPad 能够成功挤入一种生活方式,那我还有一个更大的假设,就是它将带来一些全新的可能性。
传统的互联网甚至传统的软件产业,似乎一直都是关于解决问题的,或者帮企业省钱,或者帮企业赚更多钱,或者帮人节约时间。这些产品基本上是与作为一个“人”的用户无关的,即使到了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时代,所提供的服务仍只是关于人的信息,而非人的感受或人的情感。
iPad 有没有可能就此打开一扇窗呢?只要它能从使用方式上切入人们更常态的日常生活,一定会有开发者试上一试并最终找到突破口的吧。我乐观的想。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