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1996年,公司的业务开始起步,我在北京的客户也刚好需要购买一台电脑用来打字,当时我的第二台笔记本给工作的便利、效率的提高已为公司领导所留意,所以在那年5月份我提出把那台486留给北京客户打字,我另行升级的时候,公司领导一下子就同意了。由于公司拨款,这次我的目标就一下子盯到了高档机型--当时最顶级的Pentium120。可是那时候一流厂商的价格还是高高在上,没个四五万元是不可能的,加上公司业务才起步,没好意思做得太过分,一一小心公司领导不高兴整个计划泡汤了就惨大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时就盯上了台湾牌子伦飞,也许是它广告做得比较多的原因吧。这台笔记本内置了CDROM,11.3寸真彩SVGA屏幕,16MB内存,硬盘多大记不大清楚了,软驱可内置光驱插槽或与打印口外接,机器随机带了繁体版的Win95(现在看来也许当时销售商直接从台湾进货,厂商正式的销售渠道还没开始)。尽管不是一流厂商,但这台笔记本仍然花费了三万六千元,现在想起来真够贵的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经销商的高额利润,那时候一台笔记本没个三五千元利润才怪呢,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在这台笔记本上,我无数次地安装过Win95,当时没有ghost,系统安装都得从头开始,也是那时候,我知道了smartdrv的最大用处,那就是安装系统时先加载它安装速度会快很多(包括重启之后进入gui安装界面前加载),这个经验对于后来我从DOS安装Win2000有很大好处(哪位网友试下不加载Smartdrv在DOS下安装Win2000就有感觉了,这感觉一定很深刻,嘿嘿)。在这台笔记本上,我第一次在电脑上看VCD和听MP3了,那时候MP3才出来,当在电脑市场听到那些卖光碟的人说这张光盘有100多首歌的时候,我和一些朋友都是半信半疑的,抱着大不了被骗的想法弄了一张回去,原来真的这么厉害哟;由于Win95的一些不足,这台笔记本放VCD的时候老是不流畅,后来直到Win97(Windows95补丁版,支持FAT32及加入一些补丁)才解决,那时候已经是1997年的事情了。
1997年,MMX的CPU发布了,这在当时属于一件相当大的事了,当然从直接作用来说主要就是播放VCD再不会不流畅了。由于品牌的顺延,9月份的时候,当装备MMX的CPU的机型开始批量上市的时候,我终于还是忍不住进行升级,但是离上次购买笔记本只有一年多时间,所以这次我并不好意思向公司提出升级计划,而是自己把这台笔记本处理给了朋友,自己贴了些钱跑到伦飞经销商处买了这台MMX166的笔记本,12.1寸SVGA屏幕,811MB的硬盘(后来和一客户换了硬盘,成了1.4G了),光驱提升到了10X,而价格则比第一台便宜了很多,大约是两万一千多。这台笔记本仍然主要用于业务,但是下班之余,在上面播放VCD、MP3也没少;这台笔记本内置了Fax/Modem,在这台笔记本上,我第一次踏上了互联网,那是1997年秋天也就是购买了这台笔记本不久,我一个大学同学找我说起上网(当时应该是说入网)的事,我和他跑到深圳科技馆开了个帐号,是深圳万用网,多少钱一分钟忘记了,但是费用是在电话费里面扣的,当时住的地方是公司租的房子,电话费是公家报销的,所以这个方式最合适当时我的情况了。开了帐号回去,按照使用说明上了网,可是只能去少数一些地方,而且只能是数字串串那样的网址,现在想起来肯定是当时DNS没设置的原因(后来怎么弄好可以输入www这样的网址也记不清了,反正后来就可以直接输入www网址访问了),那时候网站很少,上网没什么地方去,就跑到微软网站去下载一些小补丁之类的。反正没多少事情,觉得互联网也没什么意思,就隔了一些时候,到1998年才重新进入互联网,那时候要的事情就多了,Netscapte的浏览器开始出名了,一些网站开始提供软件下载了,当然最大的事情就是在网上可以下载Win98了,下载一次得十几个小时,中国电信简直是赚得爽呆了。这台笔记本一直使用到1998年年底,被我的第一台IBM笔记本代替,但是它并没有离开我,而是留给了当时我的GF(后来就成了我的LP),至今仍在服役,LP有空的时候打“联想拖拉机”、听MP3用的就是它。
|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