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5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X300的设计创意
X300的主要设计者、50岁的希尔被公认为ThinkPad传统的继承者。在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后,杨元庆表示,他希望看到革新性的设计和工艺,这对希尔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希尔认为,只有研制出ThinkPad史上最薄、最轻、最优雅的笔记本电脑才符合杨元庆的要求。
2006年6月,希尔开始了代码为“Kodachi”的新品研制计划。首先是产品创意和设计。希尔最初有两个想法:一是把简朴发挥到极致,让笔记本表面除了联想的标识和前面的弹簧锁外不再有任何东西。以往笔记本侧面的各种接口和底部的各种标签通通匿去。二是努力将笔记本做到最小,长度不超过25厘米,厚度小于2.5厘米,设计上采用可折叠的“蝴蝶键盘”,保证笔记本具有全键盘功能。
带着这两个想法,希尔开始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主要设计人员在北卡罗莱纳,细分设计和工艺在日本大和,生产和采购在深圳。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和沟通,希尔发觉他的一些想法存在问题。首先,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看电影和视频节目,而这要求显示屏足够大,因此10英寸的显示屏设计已不符合潮流,要想比较舒服地在笔记本上看电影,显示屏至少要达到13英寸。如果使用13英寸的显示屏,那就没有必要设计折叠键盘了。其次,将接口和标签遮盖起来需要加上一个金属外套,而这会大大增加笔记本的重量,得不偿失。
希尔决定调整设计思路,在研究外观设计的同时加大对产品内涵的投入,将三项重要的新兴技术融合到新产品当中,这三项技术是静态存储、LED背灯照明、超薄DVD驱动器。2007年1月,“Kodachi”获得联想高层批准,正式进入“计划阶段”,也就是产品的实际研制阶段。
波折不断的研发
在进入实际研制阶段后,“Kodachi”项目的产品研发人员热情高涨,不停地探索和实验任何可能用到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希尔更是每天关注着项目的任何进展。与此同时,市场营销人员也开始研究“Kodachi”的销售前景,他们预计“Kodachi”的销售量有望达到13万部,但销售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却是只有6万部。
尽管如此,霍坦休斯还是决定继续推动“Kodachi”项目,因为他觉得销售人员的思路过于保守,这并不是一款普通的高端电脑,它与以往任何产品都不同。2007年4月,“Kodachi”项目进入了“研发”阶段,从这一刻起,所有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都必须夜以继日的工作,争取抢在对手之前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日本大和的产品研发团队开始按照设计要求一步步地进行研制。联想高层给他们定下的时间表相当紧张:9月份必须拿出机器原型,10月完成组件性能测试,11月推出定型样机,12月进行生产前测试,接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在研制过程中,“Kodachi”接受的最为残酷的测试要数“自由坠落”测试了。在开机正常使用的状态下,测试人员让“Kodachi”从1.5米高的地方坠落到石板上,只听一声巨响,工程人员跑过来一看,“Kodachi”完好无损。
正当产品研制进入关键时刻,静态存储组件的供应却出了问题。因为技术上的原因,静态存储组件的主供应商无法提供合乎要求的产品,这意味着产品研发将不得不向后延期,这是尖端产品研发最忌讳的事情。时间就是生命,研发推迟意味着产品无法适时推出,很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来之不易的成就
研发人员决定先搁置静态存储组件,在等待供应商改进技术的同时继续进行其它部分的研制。不幸的是,直到12月份审查委员会到来,静态存储组件也没能达到设计要求。审查委员会否决了产品研发小组进入下一研发阶段的要求。但霍坦休斯的得力干将马克·科恩(Mark Cohen)决定冒险一试,继续下一阶段的研发。这是个很大的赌注,如果静态存储组件最终失败,那不仅科恩要承担责任,连霍坦休斯也难逃干系。
静态存储组件的主供应商最终没能解决其产品存在的问题,好在最后一刻,后备供应商及时地研制出了合乎设计要求的产品。“Kodachi”终于可以开始组装测试,它的名字也变成了X300。2008年1月25日,X300开始在深圳进行量产,联想决定2月份正式推出。就在量产前的第10天,也就是2008年1月15日,霍坦休斯听说了苹果MacBook Air的事迹,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X300最终的模样与希尔当初的设计基本相同。最初设计的重量是1.55公斤,实际的产品只有1.41公斤,如果不带DVD,只有1.32公斤。唯一让希尔略感失望的是,X300底部仍旧贴着各种标签。不过,这也让希尔有了进一步奋斗的目标。希尔认为,“追求完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事实的确如此。 |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