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ndTech之所以成为硬件评测圈里的权威,不仅仅在于人家测试得及时、详尽,更在于经常能够想出来一些独创性的测试理论和方法,在别人模板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档次自然就上去了。这一次,他们又探寻了固态硬盘空闲可用空间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所谓的“性能一致性”(performance consistency)。 在对企业级Intel DC S3700的测试中,AnandTech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性能一致性的概念,后来的OCZ Vector测试中我们领略了一二。简单地说,这个指标的目的是考察固态硬盘性能(特别是IOPS)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果一直保持很好的一致性,则说明产品性能稳定,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 而本次评测的起因是有用户反映说,Intel DC S3700之所以性能特别好,除了企业级的技术特性外,空闲空间也可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比如标称200GB的型号,实际闪存总容量其实有264GB,但在用户面前只有186GB,空闲比例接近30%,而消费级固态硬盘这个比例一般都是7%左右。
确实,IBM苏黎世研究院早就指出,固态存储设备的空闲空间越多,写入放大系数就会越小,性能自然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如果90%的空间都被占用了,写入放大系数怎么也不会低于3.5,而如果能留下30%,系数最低可以只有0.2左右。 对于普通固态硬盘,相信了解得较为深入的玩家应该也知道,留下10-20%的机动空间、不要填满数据是很必要的,那么到底多少才合适呢?空闲空间和性能之间有什么量化关系呢? AnandTech此次测试选取了三星MDX主控的840 Pro 256GB、海盗船LAMD LM87800主控的Neutron 240GB、OCZ Barefoot 3主控的Vector 256GB,其中三星、OCZ保留空间7%,海盗船则是12%(所以容量看起来小了一些)。这其中840 Pro测试得最详尽,另两款则简单一些。 Intel DC S3700 200GB也参与了测试,但因为只有默认状态而没有多种空闲空间的对比,就不管它了。 下边的图标横轴是时间(单位秒),数轴是QD32 4KB随机写入性能(单位IOPS),简而言之分布点越高越好(性能越高)、越密集越好(性能越稳定)。 0-2000秒测试周期(对数):
Neutron默认
Neutron 25%空闲
可能是LAMD的企业级经验帮了忙,Neutron的表现很意外,性能一致性异常的好,空闲空间超过2%的时候更是异常彪悍。
Vector默认
Vector 25%空闲
同样是在跨过25%之后,原本分散的性能变得非常集中了。
840 Pro默认
840 Pro 12%空闲
840 Pro 25%空闲
840 Pro 50%空闲
这个测试最多,也最说明问题,整体趋势也是最明显的,25%空闲状态下很规矩,50%之后更是连最初的性能骤降都没了,始终平滑如一。
1400-2000秒测试周期(对数):
Neutron默认
Neutron 25%空闲
Vector默认
Vector 25%空闲
840 Pro默认
840 Pro 12%空闲
840 Pro 25%空闲
840 Pro 50%空闲
截取测试后期稳定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只要空闲空间超过25%,所有硬盘的性能就都提高和稳定了许多。 1400-2000秒测试周期(线性):
Neutron默认
Neutron 25%空闲
Vector默认
Vector 25%空闲
840 Pro默认
840 Pro 12%空闲
840 Pro 25%空闲
840 Pro 50%空闲
数据按线性排列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不同固态硬盘的性能差异,不过这个不是本次重点,就不多说了。 结语: 以往对固态硬盘性能的评测基本都局限在能跑多少多少MB/s,但就像游戏里的平均帧率并不代表一款一款显卡的真实体验、无法反映偶尔的卡顿一样,单纯的MB/s也只是固态硬盘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AnandTech提出的性能一致性就是个很新颖的概念,充分量化了一款固态硬盘的性能波动程度——试想如果性能数据不停地大幅度跳跃,怎能保证稳定的体验? 再说空闲空间问题。试验证明,只要保留25%或者更多空闲空间,消费级的固态硬盘都可以带来更高、更稳定的性能。虽然这显得有些浪费,但受制于NAND闪存存储的特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好在固态硬盘现在都很便宜了,240-256GB的千把块钱就可以拿下,保留个四分之一,剩下的装系统和常用软件、游戏也绰绰有余了。 顺便说一句,即便是机械硬盘也尽量不要用完所有空间,保留个10%什么的没坏处的,尤其是系统盘,“见红”(Windows Vista/7里比例条变成红色)确实会拖慢系统的。
<P> </P>
<P> </P>
<P> </P>
|
关于我们